当前位置:平台首页>新闻动态>塑造新质生产力 青年创新当大任
新闻聚焦
塑造新质生产力 青年创新当大任
发布时间:2024-11-18 来源:科技日报 作者:江 耘 网络编辑:杨曦、陈键 浏览次数:96 次

       自选科研难题,尝试提升磁共振探测技术分辨率,攻坚克难一步一脚印……11月17日,在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回顾自己青年时期的科研经历,并以此激励与会青年科学家,应该更有担当和抱负,勇于做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

       11月15日至17日,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会期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。本届峰会以“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”为主题,围绕“青年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”的年度议题,设置三大板块近20场研讨交流活动,吸引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3个国际科技组织的近800名科学家、企业家、教育家和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参与。

       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致辞中表示,青年科学家最具活力,希望大家能够依托峰会的平台,跨越学科的边界,来推动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深入交流、交互、交融、共鸣、共振、交响,在数学、方程、图像、音乐的共鸣之中,不断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热情,开发想象力,推进创造力,促进生产力。

       未来科技急需新生力量

        “如果生活在一个海平面上升的国家,那你一定会因全球变暖而担忧。”英国青年科学家、Treev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嘉丽·德瓦达桑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时坦言,自己对投身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创新工作充满热情。

       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《2024年气候状况更新》报告显示,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。全球控温1.5℃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。

       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认为,人类的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,离不开对能源的创新应用,阻止全球气候变暖要依靠清洁能源,让更多国家用上清洁能源的先进技术。

       作为一种来源丰富、绿色低碳、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,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。“制氢工艺中,尽管电解水方法无碳排放,但其制氢占比很低。”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辉告诉记者,提高制氢效率所需的关键材料、器件研发工作有待加强,这就需要大量青年人才参与其中,以降低成本并扩大电解水制氢的技术应用。

       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、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刘科认为,在人工智能时代,算力耗能巨大。依赖火电支持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现实。因此,需要让风电、光电要取代火电,以控制碳排放。不仅如此,还要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,突破有限的发电时间对能源储备的限制。

       万钢表示,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,希望各位青年科学家在生逢其时、机遇无限的时代,在广阔空间能大有作为的天地,志存高远、放眼全球,洞察变革的端倪,把握战略的先机,不断开辟新领域、新赛道、新赛场。

       拓宽视野突破合作边界

       尼罗河畔堆积的塑料垃圾,激发了埃及青年穆罕默德·穆罕马丁从事生物基材料科研及应用工作的决心。

       在芬兰奥阿尔托大学求学期间,穆罕默德·穆罕马丁加入了一支创新团队。该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,围绕生物基材料的研制,创办了沃米社区,意在通过开发、推广环境友好型解决方案,缓解塑料污染。

       穆罕默德·穆罕马丁感慨道,青年科学家和创业者需要认识更多可能性,拓展合作边界,尝试和更多不同国家的人合作。此次峰会上,该团队也将解决方案带到了中国,寻求合作的机会。

       自2019年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举办以来,参与峰会的海内外青年科学家坚持弘扬科学精神,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,深化合作友谊,广泛交流互鉴,为促进海内外的科技交流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。

       2024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。峰会期间,匈牙利塞切尼·伊什特万大学语言与文化中心主任蕾卡介绍,两国青年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互动交流越发频繁,匈牙利塞切尼·伊什特万大学希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合作,探索设立联合学位等合作方式。

       联合国副秘书长、联合国大学校长奇利齐·马瓦拉表示,青年科学家应该抓住机会,建立合作伙伴关系,利用多元化的视角,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、健康和不平等这类复杂问题时,作为明日的领导者和创新者,青年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将发挥关键作用。

       峰会期间,也有提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对全球青年合作交流存在影响。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欧洲青年科创代表团团长、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前主席乔·莱恩指出,大家应该减少成见、偏见,合力打造合作交流的平台,让年轻人有机会能够在全球范围之内展开合作,突破边界和障碍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
       青年成长存在共性挑战

        “青年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,而不是只会答别人抛过来的问题。”与各国青年就创新创业及成果转化的议题对话时,欧洲科研人员网络平台中国国家代表凯利·洛克佩尔尼如是说。

       他解释道,提出想法只是第一步,要进行研究乃至创业,除了自身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作为支持,在收入、财务上得有一定安全感。因此,需要完善激励机制,保障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可能性,这一点放之四海皆准。

        “有必要强调的是,由于青年科学家创业期间可能和不同行业、不同圈子建立合作,诚信尤为重要。”丹麦科技创业中心执行主任石安胜表示,在全社会层面确保大家能互信合作,才能鼓励创新创业。

       此外,资历浅、资源少,担当领衔的机会少、组建团队的难度大、上升的通道比较窄、缺乏稳定的持续性的支持,以及生活、家庭、身心的成长等方面的困难,仍制约着青年科学家们施展拳脚。

       近年来,中国政府正加大青年科学家培养、支持的力度,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潜心的研究、健康的成长、全面的发展、开放的合作。

       作为创新创业的热土,浙江省深化科技人才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,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,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的政策举措。目前全省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实现“三个70%”,即人数、承担或参与省重点研发项目、获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均达到了70%。

      万钢表示,中国的发展需要全球青年科学家的深度参与。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。真诚地欢迎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到中国学习、交流,在创新合作中进一步施展才华、实现抱负。

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
收缩